守住家庭和谐幸福 呵护少儿身心健康-k8凯发官网入口

守住家庭和谐幸福 呵护少儿身心健康
来源:计顺东 2025-01-08 11:01:37 责编:周晓东 朱媛

青少年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关注。当下,很多孩子生活在离异破碎的家庭里。父母的情感状态、性格特质、家庭氛围,都在无声中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理与行为。中小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其中,90%孩子的心理问题,根源来自原生家庭。

家庭暴力。父母强势、精神虐待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暴力打斗的环境,会让孩子变得有暴力倾向,孩子就会从“受虐者”逐渐变成“施虐者”,这种影响会潜移默化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影响其下一代人;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孩子的性格变得谨小慎微,没有自信,甚至会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他们要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在未来的生活中做什么事情也不会主动争取;会使孩子产生抑郁症在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便是到了成年后,依然会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表现,比如产生交往障碍、抑郁、矛盾。这是一种向外释放的压力。     

隔代抚养。现在很多年轻夫妻,只生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孩子的情感长期被忽视,缺少爱的抚养、亲子陪伴和良性互动。会导致性格孤僻、行为异常、情绪波动、学习无力、残忍冷酷等心理问题。

育人观念。很多父母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无视孩子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重智育,轻心理,用分数衡量孩子是否优秀,孩子一次次被否定、被打压、受挫败,孩子学习、生活的信心就像一根根被打湿的火柴再也点不着。    

过度保护。保护孩子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过度保护的父母,常常不让孩子感受和表达负面的情绪,不让孩子经历和解决困难和压力,不让孩子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享受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孩子就会缺乏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不知道如何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应对和释放自己的压力,不知道如何寻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知道如何平衡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孩子就会变得焦虑、抑郁、压抑、无聊、空虚,缺乏幸福感和满足感。

夫妻离婚。父母关系紧张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一旦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负面而持久的,恐惧、愤怒、羞愧、焦虑、暴力、哭泣、孤独、自卑、无力、迷惑、做噩梦、封闭自我、厌学逃课、早早辍学。    

原生家庭父母是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源头。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应该从源头抓起,这才是治本,治“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

所以,教育父母势在必行,迫在眉睫。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各部门依法贯彻落实,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1.由妇联牵头,成立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关工委等各方力量,为广大家庭提供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家风家教培训。

2.教育行政部门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面向不同阶段父母有计划系统开展讲座培训,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技巧,帮助解决问题。将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和教师业务培训。

3.以民政部门为核心,凝聚教育、人社、卫健等力量,形成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民政部门在婚姻登记前向当事人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不培训,不发结婚证。办理离婚时,必须听取孩子意见。公、检、法在办理离婚案件过程中,从小从细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  

4.宣传部门组建传统文化讲师团宣讲家风文化,将家风家教宣传、伦理道德教育纳入文明评选指标,媒体大力弘扬以孝道为重点的伦理道德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议由政府、人大、政协分管领导领衔督办,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全椒县政协委员、城南小学校长  计顺东)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