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至小寒待春来-k8凯发官网入口

岁至小寒待春来
来源: 2025-01-05 13:34:20 责编:奚正喜 何怀光 朱磊

久积的冷气,终于把一季严寒演绎到了极致,小寒到了。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

对于我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来临,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准备。他们忙着腌制腊肉、晾晒腊肠,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温暖的帽子,欢快地在雪地里奔跑。这是一个充满喜悦和期待的季节,虽然寒冷,却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
   “小寒送你一件袄,暖暖和和不感冒;小寒送你碗姜汤,浑身冒汗睡得香。”……从小寒中飘来的童谣,如冬日阳光,暖暖地散发着人性的温度。冰凝大地,岁末生寒。《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小寒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收藏阴精,让精气内聚,滋润五脏。于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是小寒中最美的养身。在北方,人们喜欢食用羊肉,认为它可以温暖身体,增强抵抗力。而在南方,人们则喜欢食用鸡肉,认为它可以滋补身体,增强体力。此外,还有许多地方有在小寒时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小寒虽然寒气袭人,但这个时节既不缺少美,亦不缺乏香,更不缺自在与诗意。

我国古代诗人对小寒感念系之,纷纷以诗抒怀,表达心志。著名的有唐朝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该诗通过描绘小寒时节的自然景观和生物活动,展现了这一节气的特点和自然规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小寒时节的寒冷和生机,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宋朝诗人杜小山的《寒夜》也别具一格: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首诗是诗人在深冬小寒之夜招待来客时的即兴之作,表现了一种“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悦心情,炉内炭火炽红,茶水沸腾。窗外月光皎洁,和往常没有两样,但今夜却感觉那梅花的香气格外袭人。“茶当酒”表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雅,“火初红”寓意待客的热情。"一样”与“不同”反映出诗人此时此刻的特有心境,寥寥数语,暗中呼应,其情景、心态、意境,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初番花信小寒前,早绽梢头两三蕊”,二十四番花信风,初候便是小寒时的梅花。梅花凌寒而开时,那幽香常常会引来一场大雪,当雪花脉脉地在天地间铺好了最纯净的底色,一枝斜逸的老梅便是这素宣上泼墨的诗意。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梅的世界生机盎然,一树芬芳,便染香了整个冬天……

小寒过后是大寒,新的春天即将来临,新的柳叶又将发芽,意味着北飞的鸿雁又会在枝头放歌,意味着草木跟随朗诵,直到,一朵花,打开洗涤人心的力量。

小寒,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不受寒冷的困扰。愿你的心境如春风拂面,温暖自如。

小寒至,新年始。但愿新年,如你所愿。

(月文)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